什么是歌行体古诗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0-31 11:52:20
浏览量:1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两者区别: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谓:“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上一篇:有关秋风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