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力是什么意思(说服力到底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0-31 01:08:39 浏览量:0

一个人的地位越高,越有威信,越受人敬重,他说话做事,就会越有说服力,也就越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人们相信甚至臣服于他的正确性,反之亦然。用一句话说就是“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有位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他把一位外校的德育教材请到学校,给心理系的学生们讲课,说“这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然后,这位“化学家”装模作样地拿出了一个装着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有气味的化学物质”,让学生们闻,谁闻到了就举手。结果呢,大多数学生都把手举了起来。

由于这位心理学家的语言暗示,在“权威”面前,多数学生选择了跟从和认同,即便一点气味没闻到,他们也认为“应该是有气味的,只是自己的鼻子有问题,暂时没有闻到”。而在另一堂课上,当介绍这瓶水的老师换成了一位“普通老师”时,就不再有学生举手了,即便有人闻到微弱的气味,也不相信面前这位普通人真的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

这既是权威效应。同样一句话、一件事,因为人的地位不同,所以对大家产生的说服力度就不同。“人微言轻,人贵言重”,其中的差别就是人的地位导致威信的不同,使得他们说的话和做的事,具备截然不同的权威。

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件事,有位国内的财经作家郎先生到美国来玩,路过华盛顿,约好晚上我们一起吃饭。朗先生一身休闲地穿着赴约,打扮轻松随意,谁也看不出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财经作家,许多美国人也都读过他的书。

参加这次聚会的大多不知道他是谁,只知道他是我的朋友。席间,我故意谈到了朗先生的一本已经在美国发行的书,正好又有人读过,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十分敬佩,就向众人解读。这时,朗先生笑呵呵地说:“其实书上的这条分析,不一定就这么准确,要看不同的经济体还有国内的政治结构,我想坐着也是想做如是表达吧。”

郎先生一语而毕,众人却对他投以轻视和不以为然的目光。我想,大家一定在想:你是谁呀?竟敢否定著名财经专家的观点?但当我向人们介绍了朗先生的身份后,大家看他的眼神顿时变了,充满了佩服和敬仰。刚才还对他的观点进行否定的哪位读者,此时又恭谨地向朗先生请教,希望他为自己指点迷津。

这就是权利的巨大力量,它的影响力不但可以逆转一些传统的思维方式,还能迅速地促使人们抛弃之前的观点,转而选择与之相反的想法,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不容怀疑的。

在职场,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存在,领导说的话就是真理,就是正确的。一件事可行可不行,同样的观点,从同事的嘴里和领导那里听到,人们的认同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聪明的领导会利用“权力效应”去引导和改变下属的工作态度以及行为,这笔命令的效果要更好。因此,一个优秀的领导,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权威,其次才是驾驭人。在职场之中,权威的引导永远比强硬的命令有效。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商务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