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乐器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0-31 11:27:12
浏览量:2
管乐乐器:有芦笙、芒筒、夜箫、姊妹箫、笛、唢呐等。
弦乐乐器:多为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胡、古瓢琴、月琴等。打击乐器:有铜鼓、木鼓和皮鼓。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是民族节日中必备的乐器。而芦笙更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芒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地筒、莽筒、芦笙筒。苗语称果董、董 果木,意为筒筒芦笙。侗语称筒卜、咚的,意为大竹筒。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夜箫,苗语称“寥”,因多在夜间吹奏而得名,是苗族特有的单簧气鸣乐器。它用无节的细竹管制成,管长50厘米左右,外径约11毫米,内径7毫米左右,管的下端开有4个音孔,上端为吹口,竖吹。在吹口的正面,开有一个长方形缺口,为夹簧片用的,簧片多用薄竹片或芦苇片做成。吹口的背面开有半弧形的缺口。吹奏时气流自弧形缺口进入管内,振动簧片而发音。制作夜箫时,因所用竹材长短不一,管径大小有异,所以它也有高、中、低音之分,但由于箫管细小,只能轻轻吹奏,可吹出两个八度音程苗族的传统乐器主要有以下几种:1. 苗竹:苗竹是苗族最重要和最典型的乐器,由整段竹子制作而成。玩法类似笛子,能发出清脆悠扬的音调。苗竹有一段音和两段音之分,常用于苗族歌舞。2. 芦笙:芦笙由芦苇制作,也是一种管乐器,发音方式与苗竹类似。芦笙音色清脆,音域较广,有的可达两个八度。也用于吹奏苗族民歌和舞曲。3. 唢呐:唢呐是苗族传统的双簧管乐器,由竹子或木材制作。气息吹入,可发出宽广的音域和较复杂的音调,音色悠扬。唢呐常用于重要场合和宗教仪式的乐舞。4. 牛皮鼓:牛皮鼓用牛皮制鼓面,木材制鼓身,敲击发出“咚咚”声,是苗族舞蹈的重要伴奏乐器。鼓声有节奏感和劲头,气氛活跃美妙。5. 银钩:银钩是一种铃铛,由多枚大小不同的银质环片串联而成。走动或舞蹈时身上佩戴,随体动发出清脆悦耳的 jingling 声,气氛喜庆。除此之外,苗族还有苗族芦筝、哨子、铜锣等乐器。苗族乐器种类丰富,造型美观,材质天然,音响悠扬动听,深深融入苗族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乐器既是艺术品,也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见证。答:是芦笙,果哈,果铃等。芦笙,苗族同胞逢年过节以及红白喜事、谈情说爱都吹奏芦笙,并伴以踩堂舞。可以说,芦笙是打开苗胞心灵的金钥匙,是苗家精神文化生活的主心骨。果哈,是唱古歌时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一般以歌师自拉自唱为主。果铃,发音原理与芦笙一样,均靠吹气使簧片振动发音。回 苗族有许多种乐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芦笙、口弦、耍铙和板鼓等。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是由竹子和木头制成的。芦笙表现出来的音乐旋律庄重优美,在中国乐器中独树一帜。口弦是苗族拉弦乐器,常伴随舞蹈和歌唱演出,也是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耍铙是苗族打击乐器,可以表现出一些激情澎湃的音乐,常在庆祝节日或者舞蹈表演中使用。板鼓是苗族重要的敲击乐器,用来奏出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也常被应用于战争、集市和宗教仪式活动中。总的来说,苗族乐器种类繁多,每一个乐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展现出苗族浓郁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