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军指的是什么意思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0-31 10:55:52 浏览量:2

关于古代三军,场合不同,所指各异:

一、按照周朝的制度,诸侯大国拥有军队的规模,为三军。

诸侯大国的三军,分为中军、上军、下军;中军地位最高,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

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计三万七千五百人。

据《周礼·夏官·司马》载: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二、步军、车军、骑军,合称三军。

据《六韬·战车》载:

“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

三、军队也可通称为三军。

1、《论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汉书·灌夫传》:

“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

3、唐章孝标《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

“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

4、《说唐》第一回:

“(晋王)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班师回朝。”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商务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