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行为(是什么导致了人类的“非理性”行为?)
认知失调是两种基本动机冲突的结果:我们努力保持正确,这促使我们密切关注他人正在做的事情,听取值得信赖的交流者的建议;我们努力相信我们是正确的。
有时候,我们的动机是正确的,我们的动机使我们相信自己是在朝正确的方向行事:我们会寻找并注意一些信息。对失调的理解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类的思维是非理性的,而不是理性的。不管多聪明,那些正在减少失调的人都会相信自己是对的,以至于他们经常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我所说的“非理性”,是指他们的不适应行为会阻碍他们了解基本事实,或阻碍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
许多研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验证。查尔斯·洛德、李·罗斯和马克·莱佩尔在一项研究中,选择了斯坦福大学几位反对死刑和赞成死刑的学生。他们向学生们展示了两篇研究论文,论文讨论了死刑是否会对暴力犯罪起到威慑作用。
其中一项研究证实了学生们的已有看法,而另一项研究则没有证实。如果这些学生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可能会推断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两组学生可能会在有关死刑的看法上互相接近。
另一方面,认知失调理论则预测,他们会对两篇论文加以歪曲:
他们会将那篇证实了自己看法的论文牢记在心,并为其确凿无疑地支持了自己的看法而兴奋不已;而对不能证实自己看法的那篇论文,他们则会寻找方法上或者概念上的错误,并拒绝来自它的影响。这就是他们的发现。
事实上,在看到从两个方面提供的这份材料之后,两组学生的看法不仅没有更加接近,他们的意见分歧反而比此前更加明显了。
这一过程大概可以说明这样的事实:在类似政治或宗教之类的问题上,不管我们的论点多么有力和公正,那些笃信某种观点的人也几乎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方式去对事物进行观察。这项研究揭示了当今美国政治话语两极分化的状况。
认知失调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的行为都是非理性的,而且从他们的内心来说,他们也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你问那个被催眠的年轻人为什么在晴朗的日子穿雨衣,他会想出一个他认为明智的答案;如果你问菲利普·莫里斯的副总裁为什么抽烟,他会为你提供一个对他来说有意义的理由——他会告诉你,存在一个压力粉碎器对每个人的健康会有多好。
如果你问参加死刑实验的人为什么记住了一组特定的论点而非其他论点,他们会坚持认为反对他们观点的证据是有缺陷的。
毋庸讳言,我们都有能力理性地行动。但我的观点是,当我们需要减少失调时,我们都会做出不理性的行为。当我们讨论自我辩护需要所产生的一些广泛的影响时,我们会看到人类行为的两个方面。
上一篇:参考文献能随便写吗
下一篇:wps和word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