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历法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0-31 17:54:32 浏览量:0

历法是人类为了记录时间而制定的一种系统,用于计算年、月、日、节气等周期的工具。历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不同文化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法。在现代社会,西方的公历和中国的农历是最为常见的历法。历法的制定必须考虑天文学、数学、历史等多种因素,以确保时间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历法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我国普遍存在的对历法的两种称谓:公历,农历(闰年有13个月,原因是其年月亮要绕地球13次才满一年)。

从分类标准来说,阴历是和阳历对应的,再加上阴阳历,只有这三种历法。世界上任何一种历法也跳不出这三种历法的分类。世界上通行的“公历”(新历)实际上是一种阳历,而中国传统历法的“农历”(旧历)属于阴阳历。[1]

中国农历、印度历、犹太历是阴阳合历,一年有12或13个月;伊斯兰历是太阴历,一年只有12个月。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2]

数千年来,我国先民创造了多种历法。据《历代长术辑要》《历法通志》《中国历法制度沿革史》三书记载,有名称可考的中国古代历法有115种。所有的历法,都需要有一个历元,作为标记时间的开始。历法不同,元旦就不一样。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历法规定什么时候是元月(即正月),元旦就在那个月的靠前天 [8]。

中文名

历法

外文名

calendar

学科

天文学分支

拼音

lì fǎ

释义

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

推算日、月、年的时间长度和它们的关系,制定时间顺序的法则 , 民用年的起始、长度和划分是固定的历算系统,这种系统中按一定的规则安排日和更长的时间划分单位(如星期、月和年)。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商务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